据考证,《七侠五义》中包拯是真实存在的,而书中展昭、公孙策等人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这些人物都是为了故事剧情的效果而杜撰出来的,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哪些人物是杜撰的,哪些人物有真实原型。
在五鼠中,有四人是杜撰出来的,这其中就包括五鼠里的穿山鼠徐庆。既然徐庆是杜撰出来的,那么可想而知,顶顶大名的山西燕白眉大侠徐良自然也是不存在的,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个人。
《三侠五义》这部经典书籍是由清代的石玉昆所著,它是一部长篇侠义类公案小说的经典。
当然,它也是中国首部长篇武侠小说,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后世人将此书转译成很多版本,甚至被拍过电视剧及评书曲艺等。
这部小说写的是北宋仁宗时期,包拯在身边众多侠士的帮助下,除暴安良、为民平冤等行侠仗义的一些故事。
书中描绘了大量侠客人物,都身怀有绝艺。有翻江之本领,有飞檐走壁,横穿密林等特艺,这些侠客都有路见不平的正义情怀。
历史真实人物的原貌:
正义的代表:作品中的原型包拯,他是北宋庐州人,仁宗时期曾官监察御史等职务,以铁面无私、办公廉正著称。
侠义的代表:白玉堂,中国历史却有此人,清初平度人。也由此可见,《三侠五义》中是将不同年代的"英雄"代表做了整合,进而改编成作品。
据史料记载,白玉堂白家有良田万顷,家中钱庄不计其数,多达几十个,可谓是富可抵省。
白玉堂是白家第六代当家人,其文采最高,科举时中过举人,挂四品道衔。
由于白玉堂仗义疏财,被民间称为白大善人。白玉堂也有很强的经营能力,在他的努力下,白家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大。
白玉堂一生积德行善,活到八十多岁无疾而终,并不是《三侠五义》书中所述死在冲霄楼里。
《三侠五义》最初为公断类小说,前身叫《龙图公案》,后来有人在此基础上增修为小说,取名《龙图耳录》。
到了光绪五年,石玉昆在原文基础之上加以修改,更名为《忠烈侠义传》,又叫《三侠五义》,此书共计120回。
光绪十五年,俞樾重撰第一回,又将书中的三侠,即展昭展雄飞、北侠欧阳春、双侠中的丁兆兰、丁兆蕙合为一侠,增写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等人。共立为"七侠",原来的五鼠仍称五义,改注书名为《七侠五义》,这便是这本武侠巨著的延伸。
据史书中的记载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除了包拯、白玉堂以外,作品中其它我们所熟悉的英雄人物都是为了故事的需要而杜撰出来的。
也许曾经沉迷于这部同名小说的影视作品或评书演义的小伙伴们会有一点点失落,可书中的侠义精神和公案的神断还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回忆。这部优秀的作品给了我们后世人期望的"英雄梦"和爱**。
《三侠五义》内容介绍
《三侠五义》,作者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的内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侠五义》剧情简介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贵族弟子石玉昆,小说叙写北宋仁宗年间,包拯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众侠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充分地体现了底层**的愿望。
其中包公在侠客们的帮助下平冤狱、“铡庞昱”、“除藩王”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群众的斗争精神。
书中穿插了大量侠客白玉堂、展昭、欧阳春、韩彰、蒋平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表现出他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本质。
《三侠五义》的出现,开创了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合流,小说前面讲述北宋仁宗年间,包公出世,赴任定远县、执掌开封府,奉皇命到陈州放粮赈灾。
公孙策设计要来御赐刑具三口铜铡,安乐侯庞昱派人刺杀包公,南侠展昭暗中保护帮助包公,使包公得以刀铡国舅,除暴安良。
随后,包公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宫**“狸猫换**”案,使仁宗与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团聚。南侠展昭因多次救包公,耀武楼献艺被皇帝封为“御猫”,引发“五鼠闹东京”的故事。
后来五义同归**供职开封府,其中间穿插韩彰蒋平等人捉拿采花贼花蝴蝶的故事、包公的门生倪继祖在北侠欧阳春、黑妖狐智化、小侠艾虎等人的帮助下铲除霸王庄恶霸马强的故事。
后半部主要讲述白玉堂和颜查散等人治理洪泽湖水患、收复军山、剪除襄阳王赵爵等诛强锄暴的故事。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