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颗探月卫星的名称是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
嫦娥一号基本信息
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撞击月球表面预定地点 。
嫦娥一号研制历程
历史背景1994年,中国组织相关专家对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过初步分析与论证,认为中国已有能力开展月球探测,但由于各种原因,探月计划未能启动 。
2000年8月,由王大珩等9位院士和总装备部、航天科技集团、科技部、中科院和高等院校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成立,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月球资源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进行了论证评审。
2001年,由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组成的专家研究小组成立,有效载荷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地面应用系统等的研究工作开始展开;10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项目立项。
2002年3月,“月球资源探测卫星工程可行性”的立项报告提交。
研发进程
2004年1月,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各项工作进入工程实施阶段;2月25日,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宣布实施;4月30日,嫦娥一号通过初样详细设计评审,卫星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
2005年11月,嫦娥一号完成了初样研制工作;12月,嫦娥一号通过了整星正样设计评审,卫星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2007年1月19日,嫦娥一号通过整星出厂评审;2月,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窗口确定调整为2007年10月;8月,嫦娥一号再次待命进场。
嫦娥一号运行历程
发射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03:30,**三号甲火箭由地面供电转为自身供电,3块蓄电池分别装在火箭仪器舱、三级尾舱、二级相间段;18:05,嫦娥一号点火发射;18:05:04,嫦娥一号升空。
发射第148秒,火箭一二级分离;第243秒,整流罩分离,火箭飞出了稠密的大气层;第271秒,火箭二三级分离;第609秒,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第1249秒,三级二次点火;第1373秒,三级二次发动机关机;第1473秒,星箭分离,嫦娥一号入轨。
2007年10月24日18:45,嫦娥一号建立巡航姿态; 19时,嫦娥一号太阳帆板成功展开,开始吸收太阳能为卫星供电;19时10分,嫦娥一号准确入轨 。
嫦娥一号变轨
在轨运行
2007年10月25日,嫦娥一号进行首次变轨,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千米抬升至约600千米。
2007年10月26日,嫦娥一号进行第二次变轨,进入到24小时运行轨道。
2007年10月29日,嫦娥一号进行第三次变轨。
2007年10月31日,嫦娥一号进行第四次变轨,由绕地飞行轨道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进入月球轨道。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建立三体定向工作姿态。
2007年12月11日,"嫦娥一号"已对月球背面进行探测并获取影像图。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
撞击地点
嫦娥一号撞月地点位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