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和平》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作品,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与和平》是一长篇小说,有着极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与和平》便是其长篇小说代表作。《**与和平》以1812年的卫国**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作者将“**”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中俄国**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在**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作家反对**,对**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当时的**背景和现实为《**与和平》的创作提供了条件。1855年,亚历山大二世登基。当时,沙皇**由于在克里木**期间遭到军事失败而削弱,农民暴动风起云涌,各方面人士要求**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在这种形势下,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废除了农奴制,并实行了一些****改良**。因1825年**失败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十二月*人也在这时被赦免。1861年的农奴制**,标志着俄国农奴制**正在崩溃,疾速地向西方文明的******迈进。经过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上下求索,托尔斯泰终于推出《**与和平》。在19世纪初,俄国经历了两次对拿破仑军队入侵的反击。那是两场正义的保家卫国的**,俄国**空前地团结在了一起,不分贫富贵贱,甚至男女老幼前所未有地同仇敌忾,有力地阻击了拿破仑军队的进攻,挫败了拿破仑的征服。托尔斯泰认为,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要解决自己的**走向问题,有必要回到这段历史当中去,回到这段历史当中那种上下一起努力的奋斗当中去,因而创作了《**与和平》。对于《**与和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一个公认的说法是:继古希腊罗马神话和莎士比亚戏剧之后,以托尔斯泰为代表的十九世纪现实**文学,构成了世界文学史的第三座高峰。俄国文史学家米尔斯基说:“这部作品同等程度地既属于俄国也属于欧洲,这在俄国文学中独一无二。”综上所述,《**与和平》有着极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是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