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陈独秀任**。
《新青年》(LA JEUNESSE)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
《新青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新青年》创办背景
《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
《新青年》创始人陈独秀人物介绍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早期主要***。
1920年,在上海建立中国***发起组,进行建*活动。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第一次**********上,被选为中央局**。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
在第一次国内****后期,由于*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错误并在*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和**不能组织有效抵抗,使**遭到失败。
1927年,在**“八七”会议上被撤消*****职务。其后,他坚持城市为中心的国民会议运动和工人运动,反对农村武装斗争,组织托派组织。1929年11月,被开除出中国***。后在上海建立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刊物,宣传托派观点。**爆发后,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领导**,与托派中央决裂。
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1942年5月,于四川江津病逝。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
《新青年》重要文章
1917年1月1日2卷5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为目标。
1918年5月15日4卷5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10月5卷5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思想。
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和塞因斯(科学)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的压迫,**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第一次将科学与**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
陈独秀人物影响
第一,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
第二,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
第三,陈独秀是马克思**的积极传播者,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的最主要的阵地。《新青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其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
第四,陈独秀是中国***主要的创始人之一。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在1921年的成立。
第五,陈独秀是中国***第一至五届****会的最主要的***。
第六,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和**************经验教训的人。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