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是一篇中国民间故事,也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具有传奇色彩,一个像枣核一样大小的孩子却有那么大本事,故事本身很吸引人。《枣核》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民间故事,富含思想性和哲理,给人以启发。本课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性强,主题深刻。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出生身体只有枣核那么大的小孩子,被父母取名为枣核,平时帮助父母干活,很勤快,还运用自己身体特别小,容易藏匿、躲藏的特点,偷偷帮老百姓夺回了被**牵走的牲口,之后枣核被**的衙役抓了,但枣核被抓到**之后,不光没有被挨打,反而害得县官挨了打,还把县官戏弄了一番,最后枣核大摇大摆地回家去了,从此县官也再也不敢欺压百姓了。
《枣核》的介绍
《枣核》是一篇优美散文,选自《萧乾文集》,已被编入:上海教育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九课、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课、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作者萧乾(1910.1.27--1999.2.11),原名萧秉乾。化名萧若萍,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1926年在北京崇德中学学习,参加***,任崇德中学学生会**兼校刊编辑。
《枣核》的作者简介
萧乾(1910.1.27--1999.2.11),原名萧秉乾。化名萧若萍,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1926年在北京崇德中学学习,参加***,任崇德中学学生会**兼校刊编辑。1930年考入辅仁大学英文系学习,1931年任英文周刊《中国简报》(China in Brief)文艺版主编,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学作品。后转入燕京大学**系学习,1935年毕业。开始任《***?文艺》主编,并兼旅行记者。
1939年受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邀请赴伦敦任教,同时兼《***》驻英记者,1942年入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当研究生,进行英国心理派小说研究。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然遍英伦,1944年放弃剑桥学位,毅然担任起《***》驻英特派员兼战地随军记者,成为当时西欧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采访,写下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反***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
1945年赴美国旧金山采访***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和纽伦堡对**战犯的审判。1946年回国继续在《***》工作,兼任复旦大学英文系和**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英文版)副主编,《译文》杂志编辑部副主任,《**日报》文艺版顾问,《文艺报》副总编等职,1954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筹备工作。1961年任**文学出版社编辑。1979年起,历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央文史馆馆长,********、**,民盟中央**等职。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1998年10月出版的《萧乾文集》(1-10)收集了他的主要著译作!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