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创作于1904年至1906年9月,于1905年1月起在杂志上连载,可以称得上是日本近代文学中讽刺文学的典范之作。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 [1] ,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的批判态度。1916年12月9日,夏目漱石因病去世。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2004年11月改为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
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 [2] 1888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22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就在这年,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据说其典故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 [2]
1890年,23岁的夏目漱石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青年时期的他接受了汉文学所蕴含的道德观念、英国文学中的启蒙**思想以及俳谐文学中的文人趣味和美学观点的影响,大学期间已不时发表学术论文,从事俳句写作。
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留学时期,夏目漱石体认到所谓的英国文学和他以前所认识的英文有着极大差异,精通英文不足以增强国势,这使夏目漱石赖以生存的理想几乎幻灭,再加上留学经费不足,妻子又因怀孕而极少来信,他的神经衰弱因此更为加剧,一直到回国后他始终为神经衰弱所苦,但也刺激他更专注于写作。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巴尔扎克代表作是《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创作于1833年,作者是法国现实**作家巴尔扎克,是巨著《人间喜剧》小说集中的一部代表作品,获誉为“最出色的人物描写之一”。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像《欧叶妮格朗台》这样结构简洁、主题完整的作品,并不多见。
莫里哀(Molière,1622年1月15日—1673年2月17日),本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莫里哀是他的艺名,法语意为长春藤。代表作品有《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等。莫里哀1622年出生,生于巴黎一个具有“王室侍从”身份的宫廷室内陈设商家庭,父亲是挂毯商和宫廷室陈设商。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幼年》、《童年》、《忏悔录》、《教育的果实》、《克莱采奏鸣曲》、《黑暗的势力》、《伊凡伊里奇之死》、《一个地主的早晨》。《**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 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契诃夫的代表作品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变色龙》,《套中人》,《小***之死》,《草原》,《凡卡》,《带小狗的女人》、《带阁楼的房子》。《醉汉同清醒的魔鬼的谈话》、《艺术家的妻子》、《我的纪念日》、《审判前夜》、《伊凡·玛特威伊奇》、《不必要的胜利》、《复活节之夜》、《不顺当的拜访》《不抱偏见的女人》、《磨坊外》等
雪莱,英国浪漫**诗人,发表《无神论的必要性》,早期作品主要有《麦布女王》《致华兹华斯》《赞智力美》等。
契诃夫的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作家,20世纪世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卞之琳代表作诗集有《三秋草》、《鱼目集》、《汉园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山山水水》、《人与诗:忆旧说新》等,名篇有《断章》《投》《鱼化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