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特殊本领是三头六臂。 三头六臂哪吒法身之一;变成三个脑袋六条手臂,并手持六件兵器攻击敌人,可攻可守,比喻神通广大法力高强。哪吒施展出此法术时,每只手上都拿着一件降妖伏魔的神器;分别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打斗时威力无穷,象征着神通广大、法力高强之意。《佛所行赞经·第一生品》记载:“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王今生**,迦毗罗卫国,一切诸**,欢喜亦如是。”(北方之神毗沙门天王夫妇,生下了第三子取名那罗鸠婆(又作“那拏天”、“那吒俱伐罗”等,意指可爱),一切所有天地间的诸位大众们,得知此事后各个都是皆大欢喜,当今天王夫妇生下这个**,住在迦毗罗卫国中的一切所有的黎民百姓亦是满心欢喜。哪吒在佛教最早的文字记载中是一位深受大众欢迎的正义战神,一出生就让天地间的一切天众神佛及百姓为之欢颂)。曾任供奉哪吒的**省嘉义市南天门**宫主持黄樟,于20世纪90年代来到宜宾,发现了一个名为“哪吒洞”的洞窟,此后,在当地重建“哪吒行宫”。论文《施爱东: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写道:八臂哪吒城被认为是北京最重要的传说之一,历史学家陈学霖认为哪吒城之说肇始于清末民初之际,但实际上元末已有北京城是哪吒城的说法,即元代诗人张昱在《辇下曲》中提到的“草苫土筑那吒城”一言,清代出现姚广孝与刘伯温建北京城(哪吒城)的传说后,完整的哪吒城传说出自曲艺说唱,于1957年经由作家金受申整理而扩散。《**庙宇文化大系》记载,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泉州府晋江先民许培元等五人,奉哪吒**神像、明代宣德年间制造的香炉,在**嘉义登陆于新营拓垦,后创草庵奉祀,这个草庵便是现代被称为“全台**庙之首”的新营**宫的前身,**所有**庙均由此地分灵而出,哪吒信仰在**已将近有350年历史,整个**的哪吒庙有370多座。哪吒(nézhā),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梵名译作“那拏天”,各古书中又写作那吒、那叱、那咤、哪咤、哪叱等,民俗信仰尊称其为**爷,号中坛元帅,属五营神将,佛道儒并尊的降魔天神。小时候曾闹海杀龙,因此流传有哪吒闹海的传说,为托塔天王李靖与殷夫人(名素知)的第三**,兄为金吒与木吒,妹为李贞英与半截观音,师为太乙真人与如来佛祖(释迦牟尼)。据唐代佛藏记载,其为手持长戟与宝塔、身穿华丽战甲的威武护法军神,有时手持金刚棒、剑、杵。《那拏天经》记载,其法身形态是一名身着虎皮的千臂巨神,手持日月及众多法器,迦龙作为腰带,常态下则是一头二臂的儿童形貌。《三教搜神大全》中为少年神,法身形态是三头九眼八臂、身高六丈的大罗仙,荷叶为衣。明清小说中,常将哪吒描绘成外貌英武的美少年,法身时为八臂或六臂。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