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李毓秀写的。
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清初学者、教育家,《弟子规》的作者,祖籍辽宁铁岭,出生于山东潍县(即潍坊市寒亭区),青年时,去了山西,直至去世。他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主要作品有《弟子规》、《宝典传》 等。
李毓秀生平经历介绍
李毓秀,出生于山东潍县(即潍坊市寒亭区)李家营村 ,青年时,他告别父母,带着妻子和两个很小的儿子,离开老家去了山西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
李毓秀平生只考中秀才,一边教书,一边写“童蒙养正李氏家训”,并将抄写的书免费赠给前来学习的学生,直至去世也未回过山东老家。
《弟子规》作品介绍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约作于康熙年间 ;后经贾存仁(一说贾有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 。
该文共为五个部分,其首章“总叙”将孔子的话,用三字句改编而成,正文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四个部分,并对其进行闸释 ;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 。
该文用佛家天台宗 " 五重玄义 " 的方法演义《弟子规》113件事背后的义理,便于学习者能切入其中 。
清朝时,《弟子规》被朝廷高度重视,被定为幼学必读教材,并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 。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约作于康熙年间;后经贾存仁(一说贾有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该文共为五个部分,其首章“总叙”将孔子的话,用三字句改编而成,正文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四个部分,并对其进行闸释;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
《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清初学者、教育家,《弟子规》的作者,祖籍辽宁铁岭,出生于山东潍县(即潍坊市寒亭区)李家营村。
弟子规作者是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清初学者、教育家,《弟子规》的作者。
《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清初学者、教育家。
《弟子规》中,冠必正那段的解释如下:帽子一定要带正,衣服的纽扣要结整齐,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这一段的原文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弟子规》是根据儒家经典作品《论语》之中的“学而篇”内容所编写而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一共360句,1080个字,教导人们从起居到处世之道等行为。
《弟子规》是根据儒家经典作品《论语》之中的“学而篇”内容所编写而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一共360句,1080个字,教导人们从起居到处世之道等行为。
《雷雨》是曹禺写的。《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