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年1月14日—1944年3月11日 [2] ),荷裔美国人,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
人物评价
许多青少年就是在房龙著作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房龙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的手笔,无论大人小孩,读他的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在茶余饭后,得到一点科学常识。他为世人留下了30多部作品,而且每部书都由他自己画了插图,这些房龙风格的插图也是宝贵的遗产,并影响着后来的科学作家。例如著名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美国的盖莫夫,也是学着房龙的样子,为自己的作品画插图。他的著作包括《宽容》、《人类的故事》、《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贯穿其中的是理性、宽容和进步。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和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与真理,使它们成为人所尽知的常识。读房龙的书,对他亲手绘制的插图断不可视而不见。相反,它们是房龙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字难以替代的内容。房龙的作品不仅是用青少年都能看懂的语言讲述了成年人也同样感兴趣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他把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来讲述。他实际上是大文化思想普及的先驱者。他也是用文艺手法宣传科学的大师。正如郁达夫先生所:"房龙的笔,有这样一种魔力,但这也不是他的特创,这不过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讲述科学而已"。应该指出,房龙对科普宣传和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房龙为写作历史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与健康,用他平易近人、生动流畅的文笔把高深、晦涩的历史知识和理解、宽容和进步的思想普及到广大普通读者中,向无知与偏执不懈地挑战,其精神与功绩都值得后世的赞扬。关于房龙叙述历史的立足点,房龙始终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在写作。虽然作为一个过了20岁才移居美国的荷兰人,他不可避免地更多写到他熟悉的西方,也更钟情于他的故国,但他绝不是西方中心论者。他一直在努力从人类的眼光来观察和叙述.超越地区的、宗教的、*派的和种族的偏见。他反对任何形式的狭隘,包括那种为了给本民族增光而歪曲事实的超爱国**。有读者批评在《房龙地理》中,因其将西藏与中国分作**的两章撰写,使得中国**的版本都以注释声明立场。20世纪30年代,房龙在其文学作品《地球的故事》中提出猜想“中国的万里长城也许是人类在月球上唯一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建筑”。这一猜想在几十年后美国宇航员登月之后被证明错误。而房龙的这一错误说法却被当做谬误广泛流传在学界。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