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全部人物:艾丝梅拉达、卡西莫多、克洛德、菲比斯、格兰古瓦、百合、隐修女、克洛潘、约翰-弗洛罗、路易十一、路人甲乙丙丁等。其中卡西莫多(Quasimodo)、埃斯梅拉达(Esmeralda)、克洛德·弗洛罗、菲比斯、格兰古瓦是本剧主角。
《巴黎圣母院》叙述一位从小被养在巴黎圣母院钟楼的敲钟人Quasimodo的故事,他天生身形与长相都异于常人,只能独自在钟楼上与世隔绝,直到他在一场嘉年华会上遇到了吉卜赛女郎Esmeralda,他的世界才逐渐开始不同。
《巴黎圣母院》是Michael Tuchner导演,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电影。该片是1982年英美合拍版,于同年的2月4日上映,该片编剧是维克多·雨果。
《巴黎圣母院》的故事跟《歌剧魅影》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角同样容貌丑陋被世界遗弃,剧里同样有爱情的占有和成全。剧中每个人似乎都有爱而不得的经历,艾丝梅拉达对卫兵队长菲比斯一往情深(一首《君似骄阳》少女深情显露无遗),但所爱非人,对方简直是渣男典范,一脚踏两船(详见渣男之歌《撕裂》)后来还追捕**她同族。主教弗若洛爱艾丝梅拉达而无法得到她的心,同时也觊觎她的肉体,利用地位和权力之便试图得到她的顺从。卡西莫多同样是爱而不得,但他从没想过要占有艾丝梅拉达,一直是默默的陪伴和守护。一曲《Belle》道尽了三个男人对艾丝梅拉达的迷恋与渴望,画面的定格恰恰反映了这三段爱的不平等——卡西莫多低到尘埃里渴求地望着艾丝梅拉达,主教眼神空洞怔怔的站着注视着艾丝梅拉达,菲比斯则昂首高傲地注视着远方。
故事之所以经典,道尽了美与丑、情与欲,又有身份与人性的焦虑呈现,善良、狭隘、扭曲、荒诞所有的碰撞都在恢弘的殿堂前发生。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和矛盾,异乡人、怪物丑人,甚至是被要求摒弃七情六欲的神父,他也有爱的权利呀。只是,有人选择糟蹋和背弃,有人选择盲目和坚守,有人选择占有与毁灭,有人选择陪伴与守护。雨果笔下人性的丑恶与光辉在音乐剧里更是呈现得淋漓尽致。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雨果( 英文名: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巴黎圣母院》结局是爱丝梅拉达和卡西莫多相拥死去,直到死亡两人还紧紧拥抱在一起不曾分开。卡西莫多(Quasimodo),卡西莫多是当时**穷苦大众的典型代表。2、埃斯梅拉达(Esmeralda),埃斯梅拉达是集真、善、美于一体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巴黎圣母院主题概括:《巴黎圣母院》是善良的无辜者在专制**下遭到摧残和**的悲剧。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维克多·雨果( 英文名: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文学的代表作家等。
巴黎圣母院美丑对照原则,主张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有效地突出两者之间的矛盾,构成一种巨大的反差,从而更为深刻地揭示出两个事物相反的本质特征。在《巴黎圣母院》中的体现:在一副丑陋到极致的身躯下,隐藏着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感,是谁将两种如此矛盾的形态集于一身?那就是卡西莫多。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思想。
巴黎圣母院的主人公艾丝美拉达(Esmeralda)的名字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为“祖母绿”,部分版本也有译作爱斯梅拉达的。前面有定冠词,表示独一无二,若意译,即“绿宝石姑娘”、“翡翠女”。
巴黎圣母院是浪漫**
巴黎圣母院(港译钟楼驼侠,台译钟楼怪人)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浪漫**小说,该小说与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内容环绕一名吉卜赛少女爱丝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的爱情故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