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经常出现的官职水浒里一百零八将很多是被逼上梁山的,其中好多人本来是“*****”或者“军队将官”,比较常见的有:一、教头,代表人物---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的官职听起来很厉害,其实也就是听起来威风,只不过是小官而已。别看是教头,其实是没有领导权的,仅仅是教将士枪棒武功而已,其实就是武术教练。
而禁军里除了枪棒教练,还有其他比如弓箭,刀法等等其他教练,一共几千人呢。《水浒》无疑拔高了宋代教头的实际地位。教头顶多是排级士官。二、都头,代表人物---武松。宋代旧军制厢、军、指挥、都四级编制的末一级,元额一百人。都的领兵官马军为军使、副兵马使,步军为都头、副都头。除禁、厢军外,土兵也采用都的编制。武松、朱仝、雷横之类都是县尉司弓手的都头(警察),与禁、厢军不同,地位也更低。而朱仝、雷横只分别带着几十人,实际职权只相当于节级,而非都头。花荣作为副巡检(副知寨)应为从九品,高于武松、朱仝、雷横之类不入品的节级。
三、知寨,代表人物---花荣。宋代无此官职,但可能是巡检寨巡检的别称。“寨”无疑是指巡检司寨,不是集镇。所以“知寨”不是镇长,而实为巡检。巡检司为县派驻乡镇关卡要地的公安机关。宋代县级治安分隶县尉、巡检。两者平级,都是从九品。县尉治县城,而乡里归巡检,可以一县数寨,也可数县一寨。县尉司所辖治安人员称弓手,巡检司所辖称土兵,《水浒》里也有所反映。弓手为雇佣,土兵为招募。宋哲宗以后,都是当地人员,不算军人(禁、厢兵),也非民兵(乡兵),而是专职公安人员,隶路提点刑狱司(类似省公安厅)。
巡检司寨一般数十人到一二百人不等,采用都一级编制,类似现今连级。四、都监,代表人物--董平。“都监”乃“都监押”省称,监押之资深者。地位更高,但职事相同。宋代各地军事长官路有总管(部署),路分钤辖、监押,州(府、州、军、监)有州钤辖、监押或兵马巡检、提举兵马、提辖兵甲之类别称。州以下某些地方,尤其边地,县、镇、关、堡、寨等屯兵处亦有监押。资深者均称“都”。一般当地文职长官兼任掌印为正,武官为副,管辖本地就粮禁军、厢军,以及屯驻禁军(边地)。五、都统制代表人物---宋江(结局时官职)。北宋后期的都统制,乃行营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大军出征常分数军,每军置统制,而总于都统制。《水浒》最后宋江诸人受封,动不动就是某州都统制,也许同样受宋末的影响,并非徽宗时的实情。
《水浒传》是第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失败的全过程。 该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作品能紧紧扣住人物的不同出身经历,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表现其性格,如吴用的神机妙算,鲁智深的忠勇仗义,武松的神威神勇,林冲、花荣的骁勇善战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品同时也能够很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性格与身份,**地位,生活阅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在于:它将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农民给予充分肯定,并深刻揭示了农民**的**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这样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昏庸无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