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中骆驼走不快的根本原因:时代造就了祥子堕落的命运归宿祥子生存在动荡的年代,法律不健全、百姓道德素质低下,资本压榨严重等等,都一次次地打击祥子的自尊心,它的工作、存款、梦想都被不幸的时代被蹂躏了,所以他眼里无光,人生没有希望,就选择了堕落。
《骆驼祥子》是**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
《骆驼祥子》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当时老舍觉得该题材可以写成一部小说。新文学诞生以来,胡适、鲁迅等作家都先后写过人力车夫,但都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以俯视的姿态表达对车夫的同情,并未深入其内心和灵魂深处去体味车夫的人生。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
《骆驼祥子》歌剧版是中国**大剧院的原创中国歌剧。1982年,凌子风将《骆驼祥子》小说改编为同名电影。
《骆驼祥子》**艺术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1899年生于北京。正红旗人,满族。五四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作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