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受到各年龄层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在1986年被拍成了电视剧,一时间风靡全国,口碑与收视率双丰收。这流传了400年的西游记,其实是存在漏洞的。 而发现这个漏洞的竟然是一个叫马思齐的11岁小女孩。 马思齐发现:《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竟然一直以馒头充饥,即使吃其他食物,也都是青菜、豆腐之类的常见食品。《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生活状况。《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语言。《西游记》的剧情简介,东胜神洲傲来国海边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受日月精华,产下一个石猴。石猴勇探瀑布飞泉,发现水帘洞,被众猴奉为美猴王。猴王领群猴在山中**自在数百载,偶闻仙、佛、神圣三者可躲过轮回,与天地山川齐寿,遂独自乘筏泛海,历南赡部洲,至西牛贺洲,终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为须菩提祖师收留,赐其法名孙悟空。悟空在三星洞悟彻菩提妙理,学到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之术后返回花果山,一举灭妖魔混世魔王,花果山狼、虫、虎、豹等七十二洞妖王都来奉其为尊。《西游记》的故事来源,成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类似,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与演化的过程。但与前两者演化的特征并不一致:《三国演义》《水浒传》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以扩展与虚构,是实与虚的结合而最后以真的假像呈现于读者面前;而《西游记》的演化过程则是将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虚幻的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的杰作,魔幻现实**的开创者。《西游记》的国际影响,鸦片**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语,日文译本最多约三十多种。海外对《西游记》研究十分注重,多从主题思想、历史背景、成书过程、语言特色、版本源流等方面进行探讨,给作品以很高的评价。1988年5月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华文书展上,《西游记》读物就有五十多种,连环画《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大闹天宫》等使少年儿童爱不释手。《西游记》主人公孙悟空形象在日本的书籍、漫画和电视广告中频繁出现。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在韩国是家喻户晓的。美国梁挺博士编著的《超时空猴王》更是将科学技术与孙悟空联系起来,让孙悟空在宇宙空间里大显神通。孙悟空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出现于中、法两国电影工作者合拍的《风筝》中。猪八戒也不甘落后,以《猪八戒背媳妇》为名的木偶剧曾在匈牙利举行的国际木偶节上获得最高奖。大量事实说明,西游文化已超出了作品本身和中国范畴,走向了世界。《西游记》的评价,明代戏笔主人《忠烈全传序》,二书(《西游记》《金瓶梅》)专工虚妄,且妖艳靡曼之语,聒人耳目,然存贤者知探其用意用笔,不肖者只看其妖仙冶荡,是醒世之书反为酣嬉之具矣。《西游记》的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曾祖吴铭、祖父吴贞曾分别任过县学训导、教谕,其父吴锐,以经商为生,六经诸子百家莫不观览,乐观旷达。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长期寓居南京,靠卖文补贴家用。后出任过长兴县丞,但由于看不惯官场黑暗,不久就愤而辞官。后又担任过与县丞品级相近的闲职荆府纪善。晚年归居乡里,放浪诗酒,贫老以终。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