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伶的故事原型:日军南侵时,赣州的远安县城内,名角裴晏之正在台上演唱着《桃花扇》。突然间,一群日本士兵冲进戏院,要求戏院为日本士兵演奏助兴,并点名要裴晏之亲自出场,否则就放火烧掉戏院,并杀掉远安县的所有人。在一片紧密的锣鼓声中,戏幕拉开,好戏开场。这一次,裴晏之选择了他最拿手的《桃花扇》,演绎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
《桃花扇》创作于清康熙年间,描述的是明朝末年,清军入侵南京的场景。揭露了南明政权衰败的原因,歌颂了对**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赤伶》创作于2018年,但其歌词内容却写的是1939年,****期间的故事,隐藏着一个历史悲剧。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一个月后,战线迅速南下,日本在淞沪战场击败中国军队,开进了长江。
1939年,南昌沦陷,江西大部分地区落入敌寇之手。
简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夜,随着日军枪声响起,全国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此时尚未受到战火波及的安远县城内一片祥和,戏院的戏台上仍咿咿呀呀的唱着悲欢离合《桃花扇》,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是不知这戏里戏外唱的是谁的悲欢谁的离合。裴晏之,便是这戏院的“角儿”,方寸戏台上,只见他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在一众叫好声中,生生演活了那敢爱敢恨、不惜血染桃花的李香君。然家国破碎,山河飘零,孰能幸免。不久,战火便绵延到此,日本人包围住县城,并来到戏院要求给他们单独演一场,以慰问所有日本士兵,并指名裴晏之出场,若是胆敢拒绝,便烧了整个戏院乃至县城,所有人亦难逃一死。裴晏之笑了笑,没有拒绝,转身坐到妆台前,描起了眉目。是夜,小县城内一片寂静,映衬着戏院里灯火通明,日本人都坐在戏台下,喝着酒吃着肉,放肆谈笑。锣鼓敲响,戏幕拉开,好戏开场。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随着鼓声急切,唱腔愈发悲愤,台下那些豺狼竟似也怔住了,就在此刻,台上“李香君”大喝一声“点火!”直到敌人发觉,火势早已蔓延,想逃出去却发现门早已被堵得严严实实,整座戏楼都在他们不知不觉间被泼洒了油。台上的戏还在唱着,正唱道:“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楼塌了,戏却未终。位卑未敢忘忧国,都道戏子无情,怎知戏子也有心。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