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柴处”是一个监察机构,是虚构的部门,不是真是存在的。剧中也未交代故事发生的朝代,但第11集中通过梁翊的贴身侍卫宋锦和秦暄的台词介绍可得知,总督衙门和劈柴处同属监察机构,且是平级。
扩展资料:
《嫣语赋》中男主梁翊身为劈柴处检校使,他直接听命于皇帝,为皇帝办事。女主讽刺他是**鹰犬,权贵爪牙。根据剧情设定来看,男主所在的劈柴处也有执法权,他们可以查办贪官污吏,可以处决犯人。
《嫣语赋》中的劈柴处,类似于唐代的不良人和明朝的锦衣卫,是皇帝设立的用来稳固自己的统治,整顿朝纲,监察**官员的重要组织。劈柴处无历史原型可循,《嫣语赋》在历史上也没有对应的朝代背景作为参考。
其实,《嫣语赋》本就是架空虚构的背景,“劈柴处”也是编剧虚构出来的机构名。但“劈柴处”这个名字虽搞笑,也是有说法的。根据《嫣语赋》小说中的解释:朽木为柴,劈柴处就是负责找到这些朽木并且铲除的部门,也就是帮**劈掉废材和庸才的意思。
男主角梁翊作为劈柴处检校使,不但要铲除腐朽,还要想方设法选拔贤能,帮**寻找真正堪用的人才。《嫣语赋》中梁翊选择与秋家联姻的初衷,就是想要借助秋宜的名望和人脉,来选拔和推荐更多人才。
如果非要找一个出处,劈柴处的名字应该是借鉴了清朝的“粘杆处”。雍正在九子夺嫡时期,雍亲王府中设立了“粘杆处”。对外称是为了赶走府中的蝉虫,让王爷能安心工作,实际上就是“血滴子”组织,专门替雍正收集情报、干脏活。“粘杆处”、“劈柴处”听起来十分接地气,本身就存在着迷惑人的性质,其背后隐藏的真实目的才更值得深究。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