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三是3帧。
一拍三是动画制作摄影时的术语。动画片播放过程中,眼球接受最为自然的是1秒24张图片,一拍一就是1帧就需要画一张图,也就是每秒24帧,即1秒画24张图。一拍二就是一张图停留2帧,也就是1秒画12张图。以此类推一拍三就是一张图停留3帧,只需要画8张图。比较前面的两种,一拍三更加节省人力物力。
一拍三运用解析
在动漫业发达的日本,使用最多的是拍二拍三,这主要运用在有限动画中。一拍三这基本也是动画视觉上的极限了,正因为一拍三的动作连贯性比以上那些差,所以日本在人设、情节和动作设计还有镜头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并直接促使原画模式的诞生。原画模式一言而概之,就是时间上而言是关键帧的使用,空间上则是镜头位置的运用。
实际上一拍几并不是死**或习惯,根据效果、氛围等因素,这些拍摄手法也是会灵活改变的,就算是迪斯尼的动画电影有时也穿插着一拍二。例如一个回头的镜头,动画师一共画了12张图,当使用1拍1的方式时,这个动作一秒没到就没了,效果不明显,但是按照一拍三的方式,这个动作的时间就变长了,成为了一个特写。如果想在一拍一的情况下达到这种效果,可能这个动作没个几十张是不行的。
要说关于展示具有素描力的画面的话,反而是一拍二的作法留不下什么印象。动作变得圆润柔软了。用一拍三的话,动画师最想要展示的动作姿势,会以一种残像效果留在眼睛里。尽可能把中间画往某个方向偏之类,砰地一下打飞的地方加入好的画面之类。为了做出这种技术,缩减张数才是必要的。用一拍一做的话,全部变成价值同等的东西了。
只不过是前后不断地做出软绵绵的动作而已。没有关键点。这里是要区分开来的:日本的原画模式已经从一开始缺少资金的不得已而为之,已经变成了单纯无谓添加张数会演出过剩的一门技术。这种模式甚至在矶光雄手中发展出了全原画模式,用更加细致复杂的动作,和巧妙的轨目控制,中间不用一张动画都能达到动感十足的地步。
动画解析
动画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片,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
动画是一门年青的艺术,它是唯一有确定诞生日期的一门艺术,1892年10月28日埃米尔·雷诺首次在巴黎著名的葛莱凡蜡像馆向观众放映光学影戏,标志着动画的正式诞生,同时埃米尔·雷诺也被誉为“动画之父”。动画艺术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产业体系,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动画的英文有很多表述,如animation、cartoon、animated cartoon、cameracature。其中较正式的 "Animation" 一词源自于拉丁文字根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te是“赋予生命”的意思,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动画可以定义为使用绘画的手法,创造生命运动的艺术。
动画技术较规范的定义是采用逐帧拍摄对象并连续播放而形成运动的影像技术。不论拍摄对象是什么,只要它的拍摄方式是采用的逐格方式,观看时连续播放形成了活动影像,它就是动画。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