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取经取的是什么经

654浏览
KK问答官

西天取经第一次无字真经,第二次涅盘经、菩萨经、虚空藏经、首愣严经、恩意经大集、决定经、宝藏经、华严经、礼真如经、大般若经、大光明经、未曾有经、维摩经、三论别经、金刚经、正法论经、佛本行经、五龙经、菩萨戒经、大集经、摩竭经、瑜珈经、宝常经、西天论经、僧祗经、佛国杂经、起信论经、大智度经、宝威经、本阁经、正律文经、大孔雀经、维识论经、具舍论经。下面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吧。

无字真经

无字真经是《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唐僧师徒经历千难万险,到达灵山见如来。如来命迦叶、阿难二尊者传授经书。

涅盘经

《涅槃经》是佛教经典的重要部类之一,有大乘与小乘之分。西晋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大乘《涅槃经》的译本,其中影响大的主要有三个:一、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僧人法显和觉贤合译的《大般泥洹经》六卷,但该译本不是《涅槃经》的全译,只是译了原经初分的前五品;二、北凉玄始十年(公元421年)由著名的译经师昙无谶在北凉都城凉州(今武威市)所译的《大般涅槃经》四十卷,该译本首次将原经的完整面目现于中土世人面前;三、刘宋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慧严、慧观与诗人谢灵运等根据上述两译本进行改编的《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又称作《南本涅槃经》。

菩萨经

《八大菩萨经》佛经名,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经名取经首所列八大菩萨之名(妙吉祥、圣观自在、慈氏、虚空藏、普贤、金刚手、除盖障、地藏)而立。

虚空藏经

《虚空藏菩萨经》亦名《忏悔尽一切罪陀罗尼经》,又名《不可思议方便智救济一切众生经》,还名《能满一切众生所愿如如意宝珠经》,该**由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译 。

首愣严经

首楞严三昧经,全名《佛说首楞严三昧经》,简称《首楞严三昧经》,大乘佛教经集部经典(《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5册No.0642),内容讲述首楞严三昧。在唐代之前,汉传佛教相当重视这本经典,但是在宋代之后,这本经逐渐失去影响力。

恩意经大集

决定经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是北宋金总持翻译的佛经,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至政和三年(1113)之间译出。

宝藏经

《宝箧经》,全称《大方广宝箧经》,又称《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佛教典籍,载《大正新修大藏经·经集部》,共三卷,为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名,或称《杂华经》。中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

大般若经

《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空宗的主要经典,也是大乘佛教中形成最早的一类经典,由般若部类的众多经典汇编而成。

大光明经

《大光明经》是玄奘在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初从印度取回的六百五十八部佛教之一。

未曾有经

佛学典籍,又作未曾有经。(一)全一卷。东汉时代译。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未曾有,意指如来之善根功德广大、希有。本经旨在阐明建造佛塔及佛像之功德无量。又本经与梁代真谛所译无上依经之校量功德品为同本异译。 (二)凡二卷。南齐昙景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遣目犍连至迦毗罗城,说服耶输陀罗,令其子罗侯罗出家;及佛陀为波斯匿王与群臣宣说听法之功德,为四石女阐说业报,为只陀王子说五戒开遮之方便等。并将此经付嘱阿难,令其宣布教化,以度众生。[历代三宝纪卷十一、大唐内典录卷四、古今译经图纪卷四、开元释教录卷六、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八]

维摩经

维摩诘所说经 是佛教大乘经典。一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又称《维摩诘经》《净名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有3卷,14品。叙述毗耶离(吠舍离)城居士维摩诘,十分富有,深通大乘佛法。通过他与文殊师利等人共论佛法,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其义旨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批判一般佛弟子等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责歪曲佛道的绝对境界。

三论别经

三论宗,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因以研究《中论》、《十二门论》、《百论》而著称。在中国佛教史上,三论宗并不是一个实质的宗派,只要是研究三论宗旨的,都可称三论宗。他们也尊崇其他的大乘佛教经典,如《净名经》、《法华经》、《华严经》、《胜鬘经》、《涅槃经》等。最著名的代表为嘉祥吉藏大师。而北方又加龙树的《大智度论》,可称为四论宗,惟不盛。

金刚经

相传是释迦牟尼佛在祇树给孤独园为须菩提尊者而宣说的经典,南北朝时代的开善智藏大师持诵金刚经多有灵验感应,唐朝以后的僧人,将本经视为阐扬佛性密意的经典,更因为禅宗各祖师的提倡,地位甚高,唐玄宗敕定《孝经》、《道德经》、《金刚经》为三教中最重要的经典,亲自为此三经作注。宋代公家则以《金刚经》测验僧侣。明成祖因国师临济宗的姚道衍之请,集僧俗二界善知识作《金刚经解》。

正法论经

正法念处经为说一切有部或正量部所敷衍、集成之佛典,收入大正藏〈经集部〉。元魏时,由瞿昙般若流支在542年、543年译为汉文[1],共70卷,有梵语本,亦有藏译本。其内容解说五道轮回之善恶业报,涵盖相当多的阿毘达磨教相。其教理与说一切有部十分相似,也有些许差异处,可能属于接近说一切有部的某一个部派或其分支。

佛本行经

《佛本行经》别称《佛所行赞》,古印度马鸣著,北凉昙无谶翻译。

菩萨戒经

佛经名,姚秦罗什最后译出梵网经中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为二卷,题曰梵网经卢遮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

大集经

《大方等大集经》,佛教经典,属于各种大乘经籍的汇编,简称《大集经》。出现的年代和地区,学者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此经是经过不同历史阶段逐渐汇集编定的,最早出现的时间大概在龙树在世和《大乘起信论》问世之间,即公元2~3世纪。有的学者还认为在龙树以前已经存在的《宝顶经》与此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集经》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编纂,大概在公元400年左右,也有人认为在5世纪以后。巴基斯坦基尔基特有《大集经》的梵文残篇出土。梵本《大集经宝幢陀罗经》即《大集经》中的《宝幢分》。

摩竭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经》,玄奘三藏译为《说无垢称经》。现存三译,以鸠摩罗什三藏所传之本,流通最广。本经基于般若空义阐扬大乘菩萨道,全经以在家居士维摩诘为中心人物,透过与文殊师利等人物共论佛法来宣扬大乘佛理,特别集中在不二法门上,梵文本提到的其中一个经题,就称作《消除种种两重对立》。

瑜珈经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帕坦伽利是一个对瑜伽有巨大意义的圣人。他撰写了《瑜伽经》,赋予了瑜伽所有理论和知识,在这部著作里,他阐述了瑜伽的定义、 瑜伽的内容 、瑜伽给身体内部带来的变化等等。

僧祗经

阿僧祇,或译为无数、无央数,意为“不可计数的”、“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是一个佛教数字词,在古代对应数字为 10104(现行则是1056)。加上其他单位可表更广的含义,像阿僧祇劫即指“无数劫”,在**中出现如《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

起信论经

《大乘起信论》,略称《起信论》,是大乘佛教的一部论书,法性宗的提纲挈领之作,相传为马鸣菩萨依据《楞伽经》所造,依据真谛三藏之弟子曹毘为其所作传记,此论为真谛于太清四年(公元550年)译。篇幅凡一卷,是自隋、唐起对汉传佛教影响很大的一部论著。

大智度经

《大智度论》,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亦称《摩诃般若释论》、《大智度经论》、《大慧度经集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是大乘佛教中观派重要论著,为注释《大品般若经》之作。

大孔雀经

孔雀明王经,三卷。唐·不空译。详名《佛母大金耀孔雀明王经》。又称《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大孔雀明王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佛住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有一苾刍,名莎底(Svati),为大黑蛇所伤,毒气遍身,闷绝于地,阿难见之,速往佛所,求佛慈悲救护。佛遂教阿难诵‘摩诃摩瑜利佛母明王大陀罗尼’救之,并宣说藉此陀罗尼能远离一切恐怖,获福慧等功德。卷首有序文、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前启请法。

维识论经

《大乘唯识论》是佛教唯识宗经典,共一卷。世亲菩萨造,陈·真谛译。又称《唯识论》。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是世亲《唯识二十论》三汉译之一,梵本尚存,也有藏译本。据诸经录所说,《大乘唯识论》原来也单作《唯识论》,“大乘”二字为后人所加。原文共分24个部分,其主要精神是:一者人无我空;二者因缘法体空;三者真归佛性空。

具舍论经

  《阿毗达磨俱舍论》(简称《俱舍论》),义为“对法藏论”,“阿毗达磨”义为“对法”,“俱舍”义为“藏”。全论通过五事(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内容与八品词句进行抉择,主要讲述一切万法之总相、别相、性质、类别,对世出世间法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详细阐明流转与还灭的因果法则,真实开显四谛真理,为所有希求解脱的修行人指明一条修行途径。本论已全面归摄《对法七论》之精华,若认真研习此论,明白其中道理,也就相当于学习了《对法七论》;若能学好此论,亦可为深入三藏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有人将此论称为“聪明论”。

《西游记》中的西天取经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小白龙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西游记》描写的是作者想象中的故事,但历史上确实也有其事。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髙煜翔评价《西游记》:“西游尽磨难,终见意志坚,愿做菩提树,普渡化众生。”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相关问答推荐

唐僧取经取的是什么经

唐僧取经取的是什么经

唐僧西天取的经书分别是:《涅般经》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虚空藏经》二十卷,《首楞严经》三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礼真如经》三十卷,
1142浏览
唐三藏西天取经取的是什么

唐三藏西天取经取的是什么

《西游记》西天取经取的是佛经。唐僧玄奘是和尚,佛教徒,所以,他所求取的经书一定是佛经,这一点自不待言。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目的是:大唐国境内流通的佛经质量不高,翻译不准,篇幅残缺。而佛经作为当时的“无上宝典”,可以起到避邪驱魔,保佑国土,滋润万民的效果。
6浏览
西天取经的灵山是什么地方

西天取经的灵山是什么地方

《西游记》里的灵山叫灵鹫山。位于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为著名的佛陀说法之地,确实是当年释迦牟尼修行的地方,也正是玄奘要瞻仰的佛陀遗迹。
546浏览
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西天是哪里

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西天是哪里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西天指的是现在的印度,即天竺国(古印度)。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以及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尚不完全,而且古时候交通工具并不发达,要么徒步,要么骑马,如果从唐朝出发到印度需要很长时间,这对于古人来说是很遥远的距离,所以古人认为印度已经就是天的西边了。
1817浏览
东土大唐到西天取经的西天是哪里

东土大唐到西天取经的西天是哪里

东土大唐到西天取经的西天是是指天竺,也就是印度。西天是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谓,因为印度古称天竺,在中国西南方向,故略称西天;所谓“西天取经”即指去印度取经。
538浏览
西天取经多少年

西天取经多少年

在唐太宗贞观3年,只有29岁的玄奘带领着一个弟子离开长安去天竺游学,一路上经过了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后来在高昌国的时候,国王赏赐了很多的东西,它的弟子动摇了留在了高昌国,但是唐僧偷偷溜走西去,被士兵拦住,送给了玄奘文书和马匹,一路上历经磨难到达印度,学习了两年多,从天竺带回很多的经书,为我国佛教的发展做了很多的贡献。一直到47岁才回到了长安,所以说玄奘西天取经一共18年。
123浏览
西天取经路上石猴叫什么

西天取经路上石猴叫什么

《西游记》中,西天取经路上石猴叫孙悟空。孙悟空(The Monkey King,又称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是中国四大名著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90浏览
唐僧西天取经走了多少年

唐僧西天取经走了多少年

《西游记》说唐僧于大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从长安出发往西天取经,历时十四年,行程十万八千里,经历九国、一郡、一州、一府,终于在贞观二十七年(公元653年)回到故乡。
8970浏览
打开APP搜你想看,本站所刊载图文之著作权归快看漫画官方和快看漫画用户所有,内含官方内容和快看社区用户编辑内容,非经本站授权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