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十万个为什么》是米·伊林写的。
米·伊林是一位我国读者十分熟悉的著名**作家。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伊林作品译介到中国来已有半个多世纪。在长达70多年的时间里,版次不断增加,印数始终不衰,一直是广大青少年和成年读者的良师益友。
小说《十万个为什么》历史背景
此书由米·伊林始创作于1927年,两年后正式出版。不到五年,在科学尚不发达的中国几乎同一时间就出现三个不同的译本,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文化呈现出奇特的繁荣景象,“五四”以来知识精英们所提倡的“科学”也开始进入市民阶层的眼界。按照王春秋的说法,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约30年间,这本小册子在中国**的广为传播,是历史潮流使然。“1931年,陶行知先生首倡“科学下嫁”,要求把科学下嫁给工农大众。中国历史上有组织、有计划的科普实践活动由此拉开了帷幕。”“1934年,柳提认为‘目前大众需要科学知识,科学要求大众化’,首次提出‘科学大众化’的口号。1941年,慕宇光在《科学趣味》第五卷第六期,从理论上多方面论述了科学大众化的意义和方法。在‘科学大众化’口号的鼓舞下,中国各个阶层的知识分子以及科技团体、学术学会组织都积极投入到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浪潮中来。”伊林《十万》的适时引介正顺应了科学普及实践活动的需求。以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说,这种翻译和传播速度算是相当突出的。
参与推进伊林《十万》中译本传播的出版单位甚多。此书不但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50年代,其重印和再版又达高潮,不但开明书店一再印刷,异军突起的中国青年出版社也接手再版的工作。“**”结束直至21世纪,还有一些新的版本推出。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自1934年始,先后有十余家出版社或发行单位从事此书的出版,按照时代顺序分别是:新生命书局、开明书店、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中国青年出版社、新华书店、华北书店、**书店、大连大众书店、东北书店、湖南教育出版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延边**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其中既有30年代文化热与**“孤岛”期间的上海书店,也有40年代**区的出版部门,还有新中国成立直到******的多家出版社。
《十万个为什么》,是已故**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于1929年出版的一本小书,非常简短,约5万字。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精选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