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大奇案刺马案是指清末张文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的故事,后被人传诵,成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事件始末
在同治九年,发生了两江总督、封疆大吏马新贻被刺的要案,真是朝野震惊,举国倾注。事情发生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马新贻校场**完毕,返回督署的路上,为刺客张文祥所杀。刺客并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张文祥!”让那班怕死的卫士捉拿。
这个案子发生后,清廷十分惊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内幕亵闻,于脸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盖矛盾,粉饰门面。慈禧太后为了维系她摇摇欲坠的统治,亲自出面处理此案。把正在天津处理教案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又在曾国藩出发前夕,召见了他,面授机宜,说“马新贻办事很好”,为此案定了调子。
这还不放心,一周之内,又连连派出大员参与审案。刑部尚书郑敦谨,也奉旨与曾国藩同审。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终于为张文祥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将张文祥处决,剜了张文祥的心,去祭奠这位马新贻,又厚厚地予以抚恤。一句话,马新贻是一个好官,张文祥是一个发逆。
然而,事情的真相总是难以隐瞒的,纸包不住火。大量的野史、笔记、小说、戏曲,却不顾官方史家的曲笔,将马新贻被刺原委,一一公诸于众。原来,马新贻之所以官运亨通,靠的是假报军功,又结纳权贵才得来的。他在所谓的“**”战斗中,原本是一个败军之将。被俘以后,又没有骨气,与“匪首”义结金兰,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导演一幕马新贻收复失地的闹剧,欺瞒了**,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宝座。
飞黄腾达以后,那些拜把兄弟原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千里迢迢来投靠。马新贻奸占了拜把兄弟的妻室,又诱杀了拜把兄弟。张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脱他的魔掌,才弄出这一出刺马的大案来。由此可见,清廷所依重的大臣,渔色负友,形同禽兽。凡此种种,正是清廷官场腐败的缩影,无怪慈禧太后煞费苦心,一定要把真相掩盖起来。
此事轰动朝野,慈禧太后惊问:“这事岂不甚奇?”曾国藩诚惶诚恐地回答:“这事很奇。” 更奇的是,案犯张文祥供词闪烁,主审大员奏案含糊,期间虽有曾国藩、郑敦谨等**大员复审,却始终未得真相,次年十月,张文祥被剖腹挖心,祭奠马新贻。
由于“刺马案”一拖半年之久不能结案,难免传闻四起,使此案更加扑朔迷离,后人将“刺马案”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 “太原奇案”并称为“清末四大奇案”。
事件影响
《刺马》案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马新贻遇刺身亡。但是刺马案的发生却加剧了割据东南的湘系军阀与中央**之间的矛盾,使得慈禧太后加快了对湘军裁减和对湘系军阀的打压力度,导致了一个近代史上一个灾难性的后果,那就是让依靠着湘军的兵力和财力建立和维持的东南海防日益废弛。正是由于东南海防的倒退,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起,英、法、美、日等列强在这一地区挑衅日益剧增,1874年,日本侵略我国的**及其附属国琉球,并勒索清**巨额“赎台费”,1881年法国又在东南沿海挑起了中法**。
由于东南海防的严重倒退和湘军裁员导致东南地区国防力量的薄弱,清**无法抵挡列强的侵略,只好与之签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以割地赔款和出卖****来维护中国东南沿海的“安宁”,这样一来,不仅不能维护国内的和平与安宁,反而让列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瓜分中国的狂潮,终究让中国陷入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
以至清廷洋务派重臣李鸿章晚年曾对心腹幕僚说道:“若非马案,则裁(湘)兵日紧,终致海防日废,列强日盛,战祸不断,则国运日衰也。”(白话文:如果不是刺马案,使得中央**对湘军的裁撤和打击越来越厉害,终于导致了海防的日益废弛,而列强的气焰日益嚣张,**不断**便日渐衰弱。)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