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是现代作家茅盾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活动家。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春蚕》书籍内容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江南的一个普通农村里。勤劳善良的老中农老通宝和他的小儿子多多头、儿媳四大娘等一家人,怀着十分希望又恐惧的心情,投入了春蚕的大搏战,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春蚕收成”中偿还借贷。早在蚕事准备时期,为了给蚕儿准备足够的桑叶,老通宝以二分半月息的高利息,借钱买了二十担桑叶;蚕儿上山前,还需要三十担叶,这时行情飞涨,老通宝硬着头皮把他家最后的产业——出产十五担叶的桑地作抵押借了新债,他相信只要春蚕丰收,就有希望偿还一切债务。经过一个多月没日没夜的拼命劳动,春蚕真的丰收了,老通宝获得了有生以来从没有见过的好蚕花,收的茧子竟有五百斤之多。谁知由于日本帝国**侵略上海,茧厂关了门。村子里没见着半个收茧人,却替换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老通宝无可奈何,只好摇船到当时最大的缫丝工业城市无锡去,忍痛贱卖了上好的茧子。实得的钱除去路费,还不够偿还买青叶借的债。就这样,老通宝和他们全村,都因为春蚕丰收反而欠了新债。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