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女士的日记》刻画了一个五四浪潮冲击封建家庭的叛逆女性莎菲的形象:她寻求个性**,却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她追求灵与肉统一的爱情,却又陷入失望和痛苦中。
《莎菲女士的日记》由34则日记构成,是主人公莎菲灵魂的自白。前三则写莎菲单调的生活和孤寂的心境,从第四则起主要写莎菲与凌吉士邂逅相遇后的狂热、矛盾和痛苦。莎菲是一个走出家庭、漂流异地的青年女性。
去年,与她相伴相依的蕴姊和一个苍白脸色的青年结婚,她便一个人到了北京,住在旅馆里养病。虽与几位关心她的朋友常相往来,但与**格格不入而带来的心灵寂寞和痛苦不时地煎熬她的心。生活既单调又空虚,以至于有时一天把牛奶煮几次来消磨时光,把报纸一字不漏地读遍以打发日子。
四堵粉垩的墙,一块白垩的天花板,使她感到非常压抑,住客、伙计、饭菜等都使她感到十分嫌厌。没有人来看望她,她便感到恼恨;有人来探访她,她又觉得很厌烦,给人一些难堪。
蕴姊透露婚后并不幸福的来信,引起她无限的人生感喟,于是,便以酗酒来作践自己的生命,以至于吐血住院。她渴望获得一种“真的爱情”,但当比她大四岁的苇弟真诚热烈地爱她时,她又不接受,认为他是一个性格懦怯、没有男性应具的阳刚之美的男人。
一个偶然机会,她认识了新加坡大学生凌吉士,便立即为其外貌、丰仪所倾倒。她虽只有二十岁,但于男女间事所知不少,并颇为自负地说:“不是我自夸, 我所受的训练,至少也有我几个朋友的相加或相乘”。
为了征服凌吉士,她用了许多心计,如找借口搬到凌的住所附近,请凌补习英语等,有时还大胆主动进攻,有时欲擒故纵,把凌吉士诱引过来。
但凌吉士美丽、高雅的躯壳中包藏着一个卑劣的灵魂——他所追求的是金钱、肉欲和享受;既是一个资产阶级纨绔子弟,也是一个情场老手——家里已有妻室,还在外面拈花惹草,追逐女学生,甚至女娼。
莎菲在理智上鄙视他、拒斥他,但又经不起美色的诱惑,内心充满矛盾,有时肉战胜灵,不顾一切地爱,为有凌这个“传奇中的情人”感到快乐,甚至颠狂地接受凌的拥抱和亲吻。
但在关键时刻,灵又战胜肉——她用力推开凌, 恢复了理智,为自己的堕落自责和痛苦,决计搭车南下,在无人认识的地方,去消磨生命的余剩。
《莎菲女士的日记》介绍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现代作家丁玲所创作的一部日记体短篇小说,1928年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9卷第2号。
《莎菲女士的日记》刻画了一个五四浪潮冲击封建家庭的叛逆女性莎菲的形象:她寻求个性**,却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她追求灵与肉统一的爱情,却又陷入失望和痛苦中。
《莎菲女士的日记》以其性爱表现的真挚与大胆,震动当时文坛;结构上采用散文式日记体的形式,行文舒缓流畅;其细腻委婉、深刻生动的心理描写,代表了丁玲的主要艺术成就。
《莎菲女士的日记》人物介绍
莎菲
莎菲是一个“五四”退潮后,“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一个有进步思想、不甘庸俗的知识青年;一个20世纪20年代充满感情苦恼、性格矛盾甚至变态的时代女性的典型形象。
她具有叛逆性,在“五四”浪潮冲击下,勇敢地冲出了封建家庭,迈出了个性**的第一步。虽漂泊数年,但并未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所追求的目标也只是个性**和理想爱情。
在理想不断幻灭的打击下,她身心俱伤,于是,带着一颗痛苦的心和一具肺病之身,来到“五四”的策源地北京。在百无聊赖的旅馆养病生活中,她又燃起了追求之火。
她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痛恨、厌恶周围的一切,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勇敢的叛逆者,强烈地追求个性**;另一方面不明白主要应反抗什么和如何反抗,沉湎于个人**的狭小圈子之中不能自拔,也找不到摆脱困境的出路。
她追求一种灵与肉统一的爱情,要求所爱的对象既有美的外表,又有纯真的感情。因此,她虽喜欢苇弟,但又看不起他的软弱与幼稚,并认为他不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加以蔑视,并尽情地嘲笑他、捉弄他,但又为此感到自愧与内疚。
遇到凌吉士,她便自以为自己找到了理想的伴侣,并狂热地爱上他,但当她发现他是一个灵魂卑琐的男子后,便陷于性爱的泥淖之中难以安宁。
最后,在经受了痛苦的感情与理智的考验之后,她悄然出走,远避人世以摆脱凌吉士。
在她的身上颇为鲜明地体现出了中国现代知识女性追求个性**的幻灭,反映出了特定历史时代投射于部分知识青年身上的印痕。
凌吉士
凌吉士,凌吉士则是一个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者,他是一个徒具美的躯壳而灵魂极为丑恶的人,为人俗不可耐,生活的目标只有金钱和女人。追求于莎菲的仅是肉欲,给予莎菲的仅是官能上的满足。
苇弟
苇弟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恋爱至上**者,他性格温柔,真挚,多情,但是软弱,缺乏男子气概,因此在莎菲心目中值得同情却不值得爱。他没有积极的人生思想,也缺乏莎菲一样的叛逆精神。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