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自行车的人》中核心戏剧冲突是:人和自行车的关系。
《偷自行车的人》影片结构非常简单,以男主人公瑞奇的视角,完整记录了他从获得工作,却因自行车被偷,又将面临失去工作的这一个过程。悲惨的**现实,艰难的生存条件,让小偷去偷瑞奇的自行车,又让瑞奇去偷别人的自行车,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偷自行车的人》剧情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罗马。失业工人安东在职业介绍所门口等了两年,终于被叫到了名字,他被介绍到一家广告公司去贴广告,并被告知,需自备自行车。安东的自行车已进了当铺,他只好假装有自行车。回家告诉妻子玛丽亚,玛丽亚把床上的床单和衣服等送进当铺赎回自行车。第二天喜气洋洋去上班。由于工作不熟练,贴海报时动作太慢,注意力太集中,身後的自行车被偷。当他转身时小偷已把自行车骑走了,他报告警察局也没用。
第二天安东带上8岁的儿子和三个伙伴去市场上寻找失窃的车,在经常销赃的市场边果然看到偷车贼在与一名乞丐讲话,赶上叫喊抓贼,贼见势骑车就逃,追了一阵追不上,安东和儿子布鲁诺夫又去找这名乞丐,乞丐帮他去抓偷车人,乞丐死活不肯,两人的争论影响了教堂布道的气氛,被教民们赶出来,乞丐乘机逃掉,在追赶乞丐时布鲁诺夫饿了,他对父亲说:还是在教堂领了食物吧。安东神经再也支持不住了,打了儿子一记耳光,布鲁诺夫十分委屈地哭了。
《偷自行车的人》是由维托里奥·德·西卡执导,朗培尔托·马齐奥拉尼、恩佐·斯泰奥拉、赛尔乔·莱昂内、Lianella Carell等主演的电影,于1948年11月24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于1950年获得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荣誉奖。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