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上将潘凤传》的记载中言:“关西吕布,关东潘凤”,论武功,吕布潘凤齐名。
潘凤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角色,登场于小说第五回,擅使大斧,是冀州牧韩馥部下的上将。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潘凤奉韩馥之命前往汜水关前挑战董卓部下大将华雄,不敌被斩。在小说中,潘凤是作为之后关羽“温酒斩华雄”的衬托。近年一些二次创作中,潘凤被描述成战神般的人物,被誉为“无双上将”,曾掀起一阵热潮。
吕布(别称:飞将,199年2月7日),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吕布以勇武闻名,素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他原为丁原部将,接着归附董卓,后依附袁绍,再依附张杨。曹操攻打陶谦时,他与陈宫等领兵叛乱,占据濮阳。吕布先后击败刘备与夏侯惇后,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199年,因部下叛变,致使兵败城破,吕布被缢杀。
根据《上将潘凤传》的记载:“潘凤高九尺,腰大二十围,使一百八十斤开山大斧,自幼熟读诗书,畅销兵法。有经天纬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都言“关西吕布,关东潘凤”,论武功,吕布潘凤齐名,若论文功,则潘凤略胜一筹。潘凤是冀州牧韩馥手底下的一员大将。他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做事沉稳,不到关键时刻绝不出手,凭借一己之力即可大战颜良文丑,可见他实力之高。他甚至还可以和吕布打成平手,光看这些,他都算得上是猛将了。
小说《三国演义》剧情内容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宋元话本、戏曲和铁事传闻的基础上,依据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以及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所进行的加工再创作。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自问世以来,取材于它的各类文艺作品不胜枚举。它的巨大影响力,以至于使艺术的真实盖过了历史的真实。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热搜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