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杜甫《赠卫八处士》 韭又名起阳草,只须种一次便可反复生长,所以叫韭。 韭菜主治归心,安抚五脏六腑,除胃中烦热,有益于病人。民间还有一个偏方,韭菜和鲫鱼一起煮食可治急性痢疾。 韭,又名韭菜、久菜,属于百合科葱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簇生,近圆柱状;鳞茎外皮暗黄色至黄褐色。叶条形,扁平,边缘平滑,伞形花序半球状或近球状,花果期7-9月。 韭原产于亚洲东南部,后引种于白俄罗斯、英国、日本等地,现在世界广泛栽培。在中国北至黑龙江,东自滨海地带,西至西藏高原,都有普遍栽培。 韭性喜冷凉,耐旱,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是中光性长日照植物。 韭菜质柔嫩、口味鲜美、香气独特,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韭菜加工的韭菜段,是炒食和各种配菜的方便食材。 韭的种子可入药,有温补肝肾,壮阳固精的功效。 关于韭的名字来源,东汉《说文解字》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此与耑同意。凡韭之属皆从韭”,认为韭为象形文字,下面的“一”表示地,上面的“非”为植物的象形;可多次收获,也具有“一种而久者”的音义。《中国植物志》等现代文献仍沿用韭的名称。韭的异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礼记·曲礼》中,由于鳞茎簇生,白色粗壮,寓意美好,古人在祭祀过程中称之为“丰本”。唐代《本草拾遗》由于韭的温补作用,称之为“草钟乳”。唐代的《药谱》、清代的《本草述》根据韭的壮阳的作用,分别起名为“起阳草”和“壮阳草”。宋代《尔雅翼》、元代的《农书》中根据韭管理简单和生长时间长的特点,命名为“懒人菜”和“长生韭”。《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根据叶的形状,称之为“扁菜”。但在大多数本草文献仍以韭为名。 韭作为药物最早出现于《名医别录·韭》韭的生物学特性描述首次出现在北魏时期《齐民要术》中,其“根性上跳……韭性内生,不向外长……韭者懒人菜,以其不须岁种也”等特点和百合科植物韭相似,宋代《本草图经》中韭和山韭已经分为2个物种。 中国作为韭的原产地之一,最早的关于“韭”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豳风·七月》,其中记载‘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最早的有关“韭”的食用记载,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庄子》中的‘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芧栗,厭葱韭,以賔寡人”。而最早记录其植物学特性的典籍有《说文解字》、《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清稗类钞》等。韭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