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七年,31岁的乾隆皇帝在苦思无果以后,把解答的希望寄托在科举的士子中。这次科考,共有323名考生参与殿试,殿试由乾隆亲自主持,试题也由他出。乾隆提出了一个让他困扰不已的问题:雍正年间实施“耗羡归公”**,暂时解决了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和官员收入偏低的问题,十多年过去了,现在问题又出现了,跟**前没什么区别,是不是该废除“耗羡归公”的做法?
对此,有必要明确的是,仅靠程序是不可能取消“五常”的“一票否决权”的。要知道,“五常”目前仍有“一票否决权”,即使别国绞尽脑汁,也不能绕过这些**去投票。过去十多年来,每当一个**提出要求废除“一票否决权”的提案时,就遭到某个常任理事国的一票拒绝,这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其次,印度等**可能有些忽视,***“五常”最重要的身份是二战战胜国,现在的国际秩序大致可以称为“二战战后秩序”,“五常”主导下***成立,赋予了***权力印度等国想消除“五常”的“一票否决权”,或者想成为常任理事国,在某种意义上无异于否定了二战后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