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在三峡听到的竹枝曲调,原是依声作词。他在竹枝词的韵律上作了一些改进,将竹枝词原先的仄声韵改变为可押平声韵,使曲子更加轻快悠扬。所以清代董文焕评说刘禹锡改进后的竹枝词:“至竹枝词,其格非古非律,半杂歌谣。平仄之法,在拗、古、律三者之间,不得全用古体。若天籁所至,则又不尽拘拘也。”
经刘禹锡将民间歌谣诗体变革为竹枝词后,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不仅民间歌谣竹枝词更加生动形象,而且新竹枝词诗体逐渐升华为能登文**雅之堂的经典。
据介绍,整个三峡里·竹枝村的“灵魂”是三峡竹枝词。受此影响,已经流传千年的竹枝词名篇自然也在村里随处可见——如江面上不时投射出的竹枝词名句,不少景观灯的灯罩都被镂空刻上了竹枝词名篇等等。
刘禹锡到夔州前,已是全国闻名的大诗人。诗词功底深厚的刘刺史,上任后不久即了解到竹枝词在夔州非常普及,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通过研究发现,三峡地区竹枝词十分流行,但凡有民歌处,一定有竹枝词。深入民间研究后,他发现竹枝词不仅琅琅上口,且构思巧妙、意象鲜明、节奏轻快,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
从唐开始统计,竹枝词作品至少有数十万首以上,远远超过《全唐诗》总量。**竹枝词源远流长,名扬四海,最初的发祥地是奉节。
马竹,作家,编剧。主要从事影视编剧、文学创作和艺术研究,近年来致力于东湖文化研究。全程参与东湖绿道命名等工作,主编《东湖文化》系列丛书。主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尘三米》《荷花赋》《芦苇花》《竹枝词》等,影视作品《山那边是高坪》《大汉口家族》等。小说作品多次进入中国中篇小说排行榜并曾荣获长江文艺优秀小说奖、芳草文学奖、第四届湖北文学奖、第七届屈原文艺奖等奖项。
4.3分
其他
好省 suuy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