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在地球上存活长达1.7亿年之久,直到6600万年前从地球上消失,其灭绝之谜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恐龙属于卵生动物,恐龙蛋的孵化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甚至二氧化碳浓度,恐龙蛋的孵化成功率直接决定了恐龙种群的繁盛与否。
其中所述的砂岩常含硅化木等植物化石,一般代表了水流动荡的河流或湖泊沉积物,如果大量恐龙蛋发现于所述砂岩,则代表了恐龙蛋可能是被洪水等灾变事件掩埋的,洪水可能令恐龙逃离而中止孵化,洪水浸泡的恐龙蛋也容易因为温度不适宜,隔绝氧气,导致胚胎死亡。
因此,白垩纪晚期出现了不适合恐龙蛋孵化的全球性环境变化,是大量恐龙蛋未孵化的宏观背景。可能是温度的变化,或者氧气的不充足,或者湿度的不稳定,或者新病原体的出现,或者火山、地震、洪水等灾变事件频率的提高,都有可能导致大量恐龙蛋不孵化。
恐龙蛋之所以变成化石,是因为被快速掩埋,并在被掩埋后固结成岩。被快速掩埋后的温度、氧气、湿度等条件不满足胚胎发育条件,所以没有孵化。
火山凝灰岩中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容易联想到火山喷发事件会迅速令胚胎死亡,明显不适合孵化,也是一种灾变导致的孵化失败。这种产状的蛋化石除了可能因为灾变形成,还可能代表有一部分恐龙会像火山岛上的海蜥蜴那样,利用地热将卵用火山灰孵化。一些营冢鸟也有利用地热(或者太阳能、腐殖质发酵生热)孵化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