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路亚大合唱选自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亨德尔的《弥赛亚》是巴洛克时期声乐体裁的代表之作,也是全世界被演唱最多的清唱剧,同时还是基督教耳熟能详的圣乐。这部清唱剧作于1741年9月,作曲家亨德尔在一种不可遏止的热情冲动下,仅用了二十多天就完成创作。
“弥赛亚”一词源于希伯来语,意为“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祀时,常举行在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后被基督教用于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而亨德尔的《弥赛亚》便是一首包含了旧约及新约,注重灵修、思考有关“弥赛亚”的作品,用一种间接,象征性的方式叙述了耶稣出生、传教、受难及复活的故事。
《弥赛亚》全剧分为三部分,共有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等57首分曲。第一部分叙述圣婴耶稣的诞生;第二部分是关于耶稣为拯救人类,四处传播福音以及受难而被钉死于十字架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则是耶稣显圣复活的故事和赞美诗。这是亨德尔少数完全表现宗教内容的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实际上其中对音乐的戏剧性和人性的宣传远胜于对宗教的虔诚感情。
全剧为主调和声音乐风格,以旋律优美、和声洗练见长;其咏叹调丰富而独创,旋律常**非常动听的装饰 和拖腔,以加强情感的抒发;合唱简朴深厚,常让复调与主调织 体交替出现,和声坚实有力。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曲的作者。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重新整理加工。
《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重新整理加工。
《黄河大合唱》是光未然和冼星海写的。《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于1939年完成首演的声乐作品,1941年被改写成交响乐合唱。
《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冼星海和光未然。《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重新整理加工。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作品。1、光未然(1913年11月1日-2002年1月28日 ),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2、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曾用名黄训、孔宇,***员。
《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的战斗警号。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由光未然、冼星海所创写成于中国****时期。该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