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批准列入首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唐山师范学院为评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上,评剧参与其中。
评剧名称由来
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但最终以“评剧”之名闻名全国。“评剧”名称的由来,说法不尽统一,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早期的著名女演员李金顺所起。另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李大钊所起。因当时作为小剧种的评剧刚走进城市舞台时,与**大戏京剧均称为“平剧”,引起京剧班主的忌妒,他们便挑拨武戏演员闹事。
后来,时在报界工作的李大钊出面调解。他出了一个主意,给平剧在“平"字边加了一个“言”宇。他说,京剧是**大戏,代表北平就叫平剧;评剧是民间小戏,它反映**现实快,演唱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把“平"字加上一个“言"宇就成了“评”,这是以评论**,评书说唱为重的意思。
也有观点认为,当成兆才等人把莲花落演变成“唐山落子”时,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全套乐器,他们给这个新剧种命名为“京东第一平腔梆子戏”,简称“平剧”,演唱时用本嗓。当时的代表性演员有月明珠、金开芳等。辛亥**后,北京改称北平,京剧也随之称为平剧。以成兆才为首的“平剧”此时已经发展到了天津等地,和由京剧改称的平剧成对歭之势。于是就定名为评剧,寓“评古论今”之意。
还有观点认为,是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