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衍太太。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鲁迅童年的奶妈,她睡相不好,喜欢仔细观察,还把鲁迅最喜欢的一只老鼠踩在脚下,这一切都让鲁迅觉得恶心,然而,当她流露出真挚的、仁慈的一面时,鲁迅就会对她产生一种敬畏和感激,就像他送给鲁迅的《山海经》一样。
阿长是封建时代下的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她体格健壮、勤劳、心地善良。
《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位专爱拨弄是非,教唆小孩子作恶,然后散步流言蜚语的两面派人物。衍太太经常这样教唆孩子们做坏事,并且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
作者对衍太太这样的小人是十分憎恶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对于衍太太之流的流言家,作者已经找到斗争的办法,那就是揭穿流言,抓住流言家的证据,给予无情的反击。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少年时代的一种“记忆的记事”,它从多个方面折射出了他少年时代的人生历程,也是他个性与兴趣的形成过程。
前七篇是他幼时在绍兴的家中及私塾里的生活,后三篇则是他由故乡迁往南京,再赴日本求学,再回到故乡任教;它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各种丑陋的、不合理的现象,也表现出年轻的有志青年在中国的漫漫长夜里,奋勇向前,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艰难历程,表达了对昔日的亲友、师长的怀念。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朝花夕拾》中的妇女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是衍太太。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同一门的邻居,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虚伪自私。
《朝花夕拾》中,“父亲”形象不近人情,与现实有出入,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朝花夕拾》中的五个主要人物分别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老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以及作者小时候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朝花夕拾》中“长妈妈”的性格特征是愚昧麻木,朴实善良。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长妈妈在《朝花夕拾》分篇《阿长与山海经》中出现。该篇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活无常在《朝花夕拾》中的《无常》篇。《无常》是鲁迅在1926年7月撰写的文章,发表在半月刊《莽原》第一卷第十三期。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后收入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家、教育家、**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朝花夕拾》的目录一共有十篇,加上《小引》和《后记》,一共十二篇。目录:《小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父亲的病》;《阿长与山海经》;《琐记》;《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五猖会》;《范爱农》;《无常》;《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