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宋元话本、戏曲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依据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以及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所进行的加工再创作。
《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国演义》演变过程
《三国志演义》与《三国演义》,都不是罗贯中原作的名称,而是在小说流传的过程中出现的。前者见于明代周弘祖的《古今书刻》,相沿已久;后者则见于清代毛宗岗的《读三国志法》。它们各自从一定角度反映了《三国》的特点。[43]入清以后,毛评本多用《四大奇书第一种》或者《第一才子书》的名目,后来便逐渐出现了《三国演义》的新命名。这个名字在清代还并不很普及,直到**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的中国古典小说整理本,其中该书便名为《三国演义》,这个名字才最终定型,成为这部作品的通名。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