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那狐》的作者是让娜·勒鲁瓦-阿莱。
人物介绍
让娜·勒鲁瓦-阿莱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让娜·勒鲁瓦-阿莱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对《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编。
《列那狐》剧情内容
作品描述的是一个动物世界,通过对动物的人格化,象征中世纪**各阶级的人物,其中最高统治者是狮子诺博尔,它愚蠢而刚愎自用,是现实中国王的象征。伊桑格兰狼和勃朗熊骄傲跋扈,体现了现实中贵族廷臣的状态。主教贝尔是一头蠢驴。教皇代表缪萨尔是一头骆驼,这些形象构成了封建上层**。而那些弱小的动物如鸡、兔等便是下层**的代表。聪明的列那狐是市民阶级的典型。故事在列那狐和伊桑格兰狼的明争暗斗中展开。列那以它的狡黠愚弄狮王在内的所有动物,引起了它们的强烈不满和怨恨。狮王先后派勃朗熊、梯培猫和格兰巴德猫等前往将其捉拿归案。但列那利用它们各自的弱点设计陷阱,狠狠地耍弄了它们。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的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根据当时流传于法国的民间寓言故事,编写了《列那狐的故事》,目的是影射当时的法国**。吉罗夫人生活于12—13世纪的法国,当时欧洲**矛盾尖锐,各国君王对贵族们的斗争无能为力。
列那狐宁愿忍受世俗生活的危险,也不愿意进修道院。列那狐深谙教士的虚伪,明白忏悔是自欺欺人,它挖苦说:“由于我被革出教门,我的灵魂永远不会被打入地狱。”它为了避免上绞刑架,表示要朝圣赎罪,可是一遇挫折,这支朝圣队伍便风***。《列那狐传奇》是最重要的列那狐故事诗,作者不止一人,包括皮埃尔·德·圣克卢、里沙·德·利宗
《列那狐的故事》本是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全部故事是由保留下来的二十七组诗构成,共三万多行,是一部中世纪法国民间长篇叙事诗。诗篇产生的年代大约是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末,先后有多位民间诗人陆续续写而成,作者已不可考,且内容庞杂。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又称射阳山人,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今江苏淮安)人(一说安徽桐城),祖籍安东。明代文学家。
《沉沦》的作者是郁达夫。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爱国**作家、**烈士,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组织。
《茶馆》的作者是老舍。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
《逃避**》是美籍德国**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创作的心理学著作,1941年首次出版。
《哈姆雷特(Hamlet)》的作者是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