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螳螂在蛇的头部攻击蛇。
《螳螂捕蛇》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篇目。主要讲的是一个姓张的人,偶尔在山谷中行走,听到山崖上发出很大的响声。他找到一条小路攀上去,偷偷地看。只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颠倒扑打,用尾巴乱打柳树,柳枝劈劈啪啪纷纷地落下来。看那翻转跌倒的样子,好似有什么东西制住了它,但是,细细一看,并没什么东西。他感到疑惑不解。便慢慢地向前靠近几步,但见一只螳螂紧紧地伏在蛇的头顶,用它那刀似的前爪,撕抓蛇头;蛇竭力摔动着头,想把螳螂摔下来,但总也摔不掉。过了好半天,蛇终于死了,它头顶的皮肉,早被撕裂开了。
《聊斋志异》内容简介: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爱情。这类作品代表作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二是抨击科举**对读书人的摧残,《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作品。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的压迫,具有**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