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小翠和元丰结局是:元丰虽然时刻想念着小翠,幸而见到新娘犹如见到了小翠一样。
元丰这才明白:和钟家女儿成亲的事,小翠早已料到了,因此她先化成钟家姑娘的模样,这样就可以安慰元丰后来对她的思念啊!小翠因为打碎了花瓶遭到公婆责骂,一气之下对元丰说出真相:自己本是狐精,因元丰父亲曾救过自己母亲一命,所以自己前来报恩。现在这样,没法待下去了,于是就走了。
小翠走后,元丰陷入深深思念中。两年后,偶遇小翠于庭园中。二人互诉衷肠,但小翠不肯再回家去,于是元丰与她一起住在园中。小翠多次劝元丰另娶。元丰不肯。小翠以自己不能生育、不孝“无后为大”相逼,又劝其娶亲后,也可两头照顾。最后元丰勉强同意,聘钟家姑娘。
迎亲当日,元丰见新娘子相貌、言谈举止与小翠毫无差别。再去园中看小翠时,小翠已经走了,留给元丰一块玉玦,以示诀别。元丰虽然时刻思念小翠,但幸好见到新娘子,就如见到小翠一般。
《聊斋志异》小翠和元丰故事介绍
小翠乃狐仙之女,为了替母报恩,当恩人王太常为痴儿元丰娶不到媳妇而犯愁时,她在母亲陪伴下,以贫家儿身份来到王家自请为妇,心甘情愿地嫁给绝痴的元丰。按封建礼教的规矩,男女婚姻历来听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小翠却不管这一套,她自找婆家,洒脱大方,嫣然展笑地来到王家,母亲离去也殊不悲恋,更不顾王家诸戚的共笑姗之,毅然与痴公子元丰成婚。
小翠把元丰扮作项羽和匈奴单于,自己扮作虞姬和王昭君,元丰病除后,夫妻共处“琴瑟静好,如形影焉”,这些都显出她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她在亭园中偶遇元丰,头一句话便是:“二年不见,瘦骨一把矣!”爱怜之心溢于言表。
一天,小翠劝元丰说另娶一房妻子,早晚可以侍奉公婆,你两面跑跑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元丰答应了,就向钟太史家求亲。迎亲的日子快到了,小翠给新妇做了新的衣服和鞋袜,然后送到钟家去。新娘进门,她的容貌、言谈和举止,竟然跟小翠没有丝毫差异。元丰十分惊奇,到花园去找小翠。小翠已不知去向,问丫鬟,丫鬟拿出一块红巾,说:“娘子回娘家去了,留下这个叫我交给公子。”元丰展开红巾,上面系着一块玉玦,这是表示她永远与元丰分别了。元丰知道她不会再回来了,便带着丫鬟回去。元丰虽然时刻想念着小翠,幸而见到新娘犹如见到了小翠一样。
元丰这才明白:和钟家女儿成亲的事,小翠早已料到了,因此她先化成钟家姑娘的模样,这样就可以安慰元丰后来对她的思念啊!
异史氏说:“一个狐狸,受到那么一点点并没有过多用心的恩德,还想着要报答呢。而像受到人家再造之恩的王太常,对恩人打碎了他的一个破瓶子,却痛哭流涕,多么鄙陋呀!月亮残缺了会有圆的那一天,大大方方地离开,从中可知神仙的感情,更比时代流俗深厚啊!”
《聊斋志异》小翠人物形象
小翠的形象给人以多方面的美感:她的善良,智慧,侠义和勇敢,还有她那“嫣然展笑、真仙品也”的美貌,都给人以审美的回味。
作者以洗炼的笔触,生动刻画了小翠的性格特征和活泼可爱的美的形象,一句“仙人之情,亦更深于流俗也”,既是对小翠的赞美,也是作者对现实世态的慨叹。
而反映小翠足智多谋的诸多描写,又折射出了封建时代官场的黑暗和仕途的险恶。透过谈狐说仙,人们感受到的则是尘世的善恶冷暖。
《聊斋志异》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蒲槃原是一个读书人,因在科举上不得志,便弃儒经商,曾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产。等到蒲松龄成年时,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贫困。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
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