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概括是如下:马二先生在丁仙祠遇到假神仙洪憨仙,洪憨仙设局诈骗胡家三公子的钱,想让马二先生做中间人,但还没骗到手洪憨仙就病死了。马二先生因为从洪憨仙那里得了些银子,于是安葬洪憨仙。
根据吴敬梓同名小说改编故事以杜少卿、范进、匡超人等人物为主线,深刻地揭示了被科举压得变了形和被功名心扭曲了的世态,使人们得到了浮名却丧失了人味、人性。
杜少卿拒绝参加“博学鸿词”科特科考试。他是官宦子弟,不甘受礼法的拘束,也不向庸俗生活妥协。最后家财散尽,流落他乡,以卖画为生。
范进是中科举**之毒极深的读书人五十多岁还没考中,后来考中了,人却疯了。匡超人有一个被学政“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的漂亮外衣,却是一个在赌场上抽头。
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在流落他乡时,他受**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热搜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