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结局是:父亲和儿子手牵手一起走向了天空,最终父亲变成了月亮的笑脸,而儿子成为了月亮旁边的星星,父亲儿子一起 陪伴对方直到永远。
《父与子》是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创作的漫画作品,于1934年12月13日至1937年首次刊载于《柏林画报》。该作品在发表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之一,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该长篇连环漫画溢满了埃·奥·卜劳恩对三岁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爱子之情,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整本漫画无不洋溢着卜劳恩对克里斯蒂安的疼爱与呵护,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父与子漫画充满了人性的温情和幽默,把普通民众的生活通过父子间的表露刻画出来。洋溢着暖暖的人情味。由于一部分内容取材于一些特殊的**现象,使得整部作品中,生活背景发生了一些改变,但父亲和儿子那善良、乐观的本性却一直没有改变。因为他们具有这样美好的品质,所以遭遇困难不绝望,获得意外财富不忘本,一直过着许多人向往的快乐生活:平常而快乐,温馨又奇妙。
《父与子》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后,立即被厂家或商家所利用。市场上很快出现了“父与子”形象造型的玩具、巧克力、瓷器等商品。塑料玩具厂曾生产过一种能在桌面上跳舞的“父与子”乐师。印有“父与子”形象的餐巾、胸针、烟灰缸、饼干筒到处都能看到。在一次柏林大汇演中,《父与子》还被改编成喜剧,在舞台上出现,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父与子》创作背景解析
1934年春,德国《柏林画报》准备开辟一个新的连环漫画专栏,埃·奥·卜劳恩被邀请试画这个专栏的草图,于是他创作了漫画《父与子》,1934年12月13日,第一个连环漫画故事《糟糕的家庭作业》在《柏林画报》刊载问世。
《父与子》人物介绍
父亲:秃头的大胡子的爸爸,童心未泯,慈祥、和蔼、幽默。他既是孩子的父亲,又是孩子的好友。
儿子:留着刺猬头的淘气儿子,四岁,调皮、聪明、可爱。
埃·奥·卜劳恩(E. O. Plauen,1903年3月18日—1944年4月6日),原名埃里希·奥塞尔(Erich Ohser)。德国漫画家、艺术巨匠。1934年-1937年间,在《柏林画报》上连载漫画《父与子》,后结集出版风靡全球,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1944年4月6日因受****而自杀于狱中,遗书中写道:“……我为德国而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 抚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精选内容推荐